印尼龙须菜栽培技术
(一)选地
龙须菜的根系分布较浅,须根很多,适宜在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较多、保水保肥力强、前作非豆科作物的田块种植。
(二)深沟高畦,适当密植
种植前翻土晒白,每亩施1200~1 500 千克有机肥,耙平起畦,要求深沟高畦,畦高30~40厘米,畦面呈龟背形,防止积水。因龙须菜以采嫩梢为食,宜适当密植,行距35~40厘米,株距15~25厘米。直播,每穴播种5~6粒。广州地区播种时间可提前到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三)多施有机氮肥
种植龙须菜,坚持多施有机氮肥,促进植株茂盛生长,扩大光合作用,增加产量。龙须菜生长周期长,多次采收,在施足基肥后要多次追肥。播种出苗后,幼苗高7~8厘米时,隔10~12天施1次薄肥;每次采收后要及时追肥,以促进下一.次嫩梢生长。
(四)及时采收
当植株分枝足 够多时,可摘取嫩梢。采收不及时,植株会开花结荚,影响产量。
猜你想了解的是第六届进博会上展出的坦桑尼亚龙须菜和印尼龙须菜的区别,这两种龙须菜分别产自非洲和亚洲,它们的区别体现在以下方面:
• 外观:坦桑尼亚的龙须菜形状细长,颜色偏红;印尼的龙须菜相比而言更粗短,颜色偏黑。
• 口感:坦桑尼亚的龙须菜口感爽脆;印尼的龙须菜口感软糯,有嚼劲。
• 营养价值:两种龙须菜都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但含量可能有所差异。
• 烹饪方式:坦桑尼亚的龙须菜适合凉拌、清炒等;印尼的龙须菜则更适合煮汤、炖菜等。
总的来说,坦桑尼亚的龙须菜和印尼的龙须菜在外观、口感、营养价值和烹饪方式上都有所不同,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需求进行选择。
印山越王墓出土的文物很丰富。
根据考古发现,印山越王墓出土文物丰富多样。
印山越王墓是中国南方地区发现的一处越国墓葬,出土文物包括玉器、器皿、铜器、铁器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印山铜鼓和印山剑。
印山铜鼓由12片铜板组成,上面刻有精美的图案和文字。
印山剑是越南早期剑的代表作,被誉为“东方博物馆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