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唇兰拉丁学名为 Diploprora championii,别名倒吊兰、黄吊兰(台湾兰)。茎质地硬,圆柱形或稍扁的圆柱形,常下垂。叶纸质,镰刀状披针形或斜长圆形,基部具宿存的鞘,边缘有时波状。总状花序与叶对生,比叶长或短,下垂,具2-5朵花;花具香气,稍肉质,开展,萼片和花瓣淡黄色;花瓣比萼片较小;唇瓣白色带玫瑰色,中部以下凹陷呈舟形,无距,长约10毫米,宽约4毫米,稍3裂。蒴果圆柱形。花期2-8月,果期3-9月。
蛇唇兰生于海拔250-1450米的山地林中树干上或沟谷岩石上,分布于中国、斯里兰卡、印度(德干高原)、锡金、缅甸、泰国、越南。此花有栽培,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
对于蛇咬鼠这个行为,观点可能因个人经验和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从生态的角度来看,蛇是肉食动物,以捕食其他小动物为生。蛇咬鼠可以被视为自然界中的捕食行为,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
然而,对于人类来说,观感可能会有所不同。一些人可能认为蛇咬鼠是一种残忍的行为,因为鼠类也是能感受痛苦和恐惧的。此外,蛇的咬击可能还会引发对人类和其他动物的伤害。
总的来说,对于蛇咬鼠这个行为,好坏是一个主观的判断。在人类与蛇的相处中,我们需要尊重自然界的生态规律,但同时也要确保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安全与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