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诗出自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前赤壁赋》。全句是:"览在有生的云壤,忧心忧民忧天下。"
这句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苏轼对国家民生和天下大事的深切忧虑和珍视。作为宋代重要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苏轼一生都在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这句诗充分体现了他作为一名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
《前赤壁赋》是苏轼流放黄州期间所作,描写了他重游赤壁的所思所感。这首赋作不仅抒发了苏轼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更蕴含了他对国家和理想的执着追求,是他人生理想和抱负的写照。因此,"忧国忧民忧天下"一句也成为后人对苏轼这位爱国志士形象的精辟概括。
忧则气缓是一种情感管理理论,指的是在情感压力下,适当的表达和释放情绪可以缓解压力。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人们往往会感受到忧虑和沮丧,这些负面情绪会产生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并逐渐累积,造成身心上的负面影响。
因此,通过适当的方式来表达和缓解这些情绪,能够减缓紧张情绪,使人恢复平静和充满活力的状态。
忧则气缓这一理论强调了情感管理的重要性,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和处理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忧国》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首联“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诗人用“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等词语,描绘了自己病弱的身体和孤独的处境,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的不满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颔联“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往阖棺”,诗人用“位卑”“未敢忘忧国”等词语,表达了诗人虽然地位低下,但仍然关心国家大事的高尚情怀。
颈联“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诗人用“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等词语,描绘了天地神灵保佑社稷、京城百姓渴望皇帝归来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尾联“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诗人用“出师一表”“通今古”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和对自己的期望,希望自己能够像诸葛亮一样,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总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期望和对未来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