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此诗先写作者之行踪,次写庐山之景色,末写隐退幽居之愿想;不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庐山秀丽雄奇的景色,更主要的是表现了诗人狂放不羁的性格以及政治理想破灭后想要寄情山水的心境,流露了诗人一方面想摆脱世俗的羁绊,进入飘渺虚幻的仙境,一方面又留恋现实,热爱人间的美好风物的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全诗风格豪放飘逸,境界雄奇瑰玮,笔势错综变化,诗韵亦随着诗人情感的变化几次转换,跌宕多姿,极尽抑扬顿挫之美,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李白的归隐生活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他在这段时间里深入山林,寻求心灵的宁静和人生的意义。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描述李白归隐的生活:
1. **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李白曾在诗中表达过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他的归隐不仅是为了逃避现实的纷扰,也是为了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2. **享受山水之间的美景**:李白在归隐期间,游览了许多名胜古迹,如庐山、洞庭湖等,他在这些地方寻找灵感,创作出许多流传千古的诗篇。
3. **学习与修炼**:李白在归隐生活中,不仅游历山水,还有意学习道教的修炼之法,希望借此获得精神上的升华。
4. **物质生活的困难**:虽然李白在精神上追求的是归隐的自由与超脱,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也遭遇了困顿,尤其是在晚年,他的生活并不富裕,有时甚至需要友人的接济。
5. **持续的创作**:即便在归隐生活中,李白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他的许多著名诗作都诞生于这一时期,如《山中问答》等。
6. **对政治理想的遗憾**:李白虽然在归隐,但他内心仍怀有对政治生涯的遗憾,他曾有志于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