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甲骨文的发现资料
时间:2025-05-12 18:43:53
答案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以前,当地的农民在采收花生时,偶然捡到一些龟甲和兽骨,被当成中药卖给药铺,清末金石学家王懿荣和学生赵军偶然在中药材上的“龙骨”片发现有古文字,经过查证后才知道是商代国都所在地。但后人考证王懿荣并非发现甲骨文的第一人,其他尚有王襄、孟定生、刘鹗、端方、胡石查等人。最初,在古物中获利的人为垄断甲骨文,故意把出土地点说成是汤阴或卫辉,学者多受其误导。

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由董作宾领导,第一次有计划对甲骨文的考古发掘,共有六人参加,至1937年,前后共进行十五次;发掘地点,除了洹水南岸的小屯村以外,更扩大到后冈、和洹水北岸的侯家庄西北冈、高井台子、大司空村等地。一共出土龟甲、兽骨有二万四千九百多片。抗战期间,工作被迫停止,有大量的甲骨随同众多文物等被运往日本,达一万二千多片。

1973年小屯南地出土4805片甲骨文。

1991年殷墟花园庄东地H3坑中出土甲骨文689片。

甲骨文的发现有关资料
答案

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为我们揭示了古代中国文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以下是关于甲骨文发现的一些相关资料: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它主要出现在商代晚期的龟甲和兽骨上,用于记录商王室的占卜活动以及多邦国部族的族徽称名。这些卜骨数量众多,内容丰富,为我们了解商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了甲骨文。他在研究中药时,偶然发现一些来自河南安阳的龟甲上刻有符号,经过深入研究,他确认这些符号是古老的文字。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代和西周时期的甲骨,至今已有16万片以上,其中商代有字的甲骨10余万片,单字数量超过4500个。

甲骨文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多个方面。它反映了殷商时期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以及他们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推理能力。此外,甲骨文还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其用笔起止粗细均匀,线条之间疏密相间,结体高而狭长,形象生动,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文化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完善了我们对汉字形成和演变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最原始最真实的商代时事和生活记录。同时,甲骨文也是商文化史的最好实证,证明了商代的存在,打破了西方人之前对中国历史的认知局限。甲骨文作为现代汉字的鼻祖,在汉字漫长的发展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综上所述,甲骨文的发现不仅为我们揭示了古代中国文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也为我们深入了解商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它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甲骨文的发现资料
答案

甲骨文指的是商朝时期,用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图案和文字研究古代历史的文物,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数十万块甲骨。

这些甲骨记录了商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民俗、信仰等方面的信息,是中国最早的书写文字,也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甲骨文的发现史十分曲折,早在唐朝就已发现了甲骨文,但真正的发掘和研究始于20世纪初的中国考古学家,他们赋予了甲骨文更深刻的历史和文化的意义。

推荐
© 2025 嘉成百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