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测量放线
确定项目区实施范围,根据大弯小势,小弯取直原则,为保持田面等宽,确定田块大致轮廓。测定田面高程,根据土石方挖填平衡原则确定田面高程、挖填界线和边坡控制线。
二、残渣清理
将表层的树木和杂草、塑料薄膜和瓶灌等清理后,清理后应堆放在相应位置,后期进行处理,不应焚烧。再进行土石方工程施工,防止后期土层密实度不够或影响耕作。
三、表土剥离
将田块内30厘米厚的表土进行剥离堆放后进行覆盖,防止养分流失。表土剥离采用逐台上抛下填法:高平台表土剥离,抛至犁底层修建已完成的相邻低平台,待犁底层夯实后回填,施工由下至上逐台进行或左右逐块进行。
四、田块平整
使田块内的高差起伏不超过±2厘米,田面坡度不大于1度,作为心土层。为达到耕作地块有足够稳定性和足够的强度,应进行夯实,减少施工后的沉降,压实度必须达到90%以上。
五、犁底层夯实碾压
原有土地没有形成密实的犁底层,不利于保水保肥。整平地面后,对整平的地面进行洒水、机械夯实。夯实后厚度20厘米至30厘米,10厘米一层进行分层夯实,夯实度不小于90%,确保水田的保水保肥功能。
六、田坎及田埂修筑
土坎修筑:必须用生土填筑,沿坎线位置先对筑坎区进行清理,不能夹有石砾、树根、草皮等杂物;修筑时分层夯实,每层约30厘米,夯实度不低于90%,夯实完成后边坡采用人工进行修整。田坎顶宽一般为40厘米,坡度比1:0.25至0.3。田埂常规顶宽设计为0.3米,高度为0.3米,修筑时分层夯实,每层约10厘米,夯实度不低于90%,为防止田坎漏水,要进行绞田边、糊田坎等增强防渗措施。
中国国家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有一系列的技术标准和指导文件。其中,高标准农田改造需要满足以下标准:
1. 土地利用标准:耕地每公顷种植面积应达到4万株以上或12吨以上的生产能力,不适于种植的土地可发展为水田、林地或草地。
2. 土壤质量标准:土壤肥力指标必须符合国家《土地质量评价标准》的要求,并满足相应的高产要求。
3. 灌溉标准:采取智能化灌溉技术,滴灌、微喷和管道灌溉覆盖率均要达到80%以上,节水灌溉面积占总灌溉面积的比例不得低于60%。
4. 农机配备标准:实现机械化作业,农机具配备数量达到一定比例,并具备农机具共享服务平台。
5. 农民技术标准:建立农民职业培训体系,提高农民种植管理技能和科学水平。
6. 生态环境标准:推广绿色生态种植技术,保护生态环境,达到零化肥、无农药、无污染的生产标准。
1规模化:高标准农田建设以规模化为基础,通过土地的整合和流转,建设大面积的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水平。
2高效化:高标准农田建设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方法,提高农田的生产能力和效率,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和发展。
3科技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注重科技的应用,采用高科技手段,提高农田的生产水平和质量。
4生态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注重保护生态环境,采用生态化的建设方式,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5社会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注重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和需求,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统一。
6效益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注重效益的提高,通过提高农田的生产能力和效益,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