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八下语文词语解释与注音
时间:2025-05-12 18:42:16
答案

在八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重要的词语需要掌握。以下是一些词语的解释与注音:

憔悴 (qiáo cuì):形容人或事物枯瘦衰败,令人担忧或伤心。

亘古 (gèn gǔ):自古以来,一直到现在。

枯涸 (kū hé):干涸,没有水了。

酝酿 (yùn niàng):形容事物在一定条件下逐渐发展、成熟的过程。

黄晕 (huáng yùn):黄色的光晕,常用来形容阳光或月光。

抖擞 (dǒng sǒng):振作精神,表现出最好的状态。

强聒不舍 (qiǎng guō bù shě):形容人不停地说话或唠叨。

猝然长逝 (cù rán cháng shì):突然去世,形容死亡的突然和出人意料。

以上词语的解释和注音仅供参考,建议查阅语文教材或相关教辅资料获取更准确的信息。同时,注意积累词语对于提高语文水平非常重要,要勤于练习和运用。

八下语文第5课里有哪些说明方法
答案

举例子,作比较,

1.课文第1段语言生动形象,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赏析。

写大地回春,用了拟人手法描写;写燕子归来,用“翩然”形容它们的轻快敏捷;写秋天植物叶枯落地,用“簌簌”一词;写昆虫,用“活跃”和“销声匿迹”作对比,令人仿佛置身于肃杀的秋天。这些生动的词语或描述具体情态,或概括总体特征给人以生动形象之感。这几句话通过时间顺序勾勒出一幅诗意盎然的“四季图”,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铺垫。

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作者列举的这三个例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效果?次序能否打乱?

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活了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不能打乱顺序。这三个例子是按照时间顺序安排的,我国北方的同一地区,杏花二月开,桃花三月开,布谷鸟鸣叫之时,正是割麦种稻之时。同时也照应了后面一句“花香鸟语”。

3.“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到十天左右”,句中的“左右”一词能否删除?为什么?

不能。“左右”对十天进行了限定,表示一个大概的数字,如果去掉就变成一个确切的数字,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4.“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提出疑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对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的介绍说明。

5.本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为什么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举了两个例子呢?

因为一般人认为近海地区的气温都比内陆暖和,事实上却不是这样。说明与人们常识相左的事实只举一个例子说服力不强,举两个例子增强了说服力。

6.课文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本段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又与课文第一部分照应,强调了研究物候学的最终目的。

7.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大自然的语言”的?

本文主要按照逻辑顺序进行介绍,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从整体看,文章的思路是:自然现象→物候、物候学及其研究的对象→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研究物候学的意义。这样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说明,既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又使读者对物候学研究的对象及意义有了清楚的认识。

八下语文读读写写注音及解释
答案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八年级语文教材配有相应的读读写写注音及解释。读读写写注音是指将汉字按照字音划分并用注音符号标记出来,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读音、拼写和理解汉字。

解释是对生字或短语进行注释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能够更好地阅读理解。通过这两个工具配合,学生可以更快地学习汉字、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推荐
© 2025 嘉成百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