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工在上下班时发生伤亡,应由用人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对其进行补偿,包括医疗费用和停工留薪期间工资补偿等。
如情况属于工伤,用人单位还需按照劳动者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赔偿。同时,保护好劳动者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劳动者伤亡事故的发生,应成为用人单位的重要责任和义务。
临时工合同也是劳动合同工。
自《劳动合同法》实施后,过去意义上的相对于正式工而言的“临时工”已不复存在,临时用工也是劳动合同工。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合同期限;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因此,“临时用工协议”在具备以上条款的情况下应视为劳动合同,适用《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误工费赔偿:
临时工因交通事故受伤,其误工费应按照实际工资收入全额赔偿。
误工费的赔偿标准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包括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
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
如果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对于有固定收入的受害人,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
对于无固定收入的受害人,则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
如果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1。
停工留薪期: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但在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的情况下,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1。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赔偿金额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