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一亩田的补贴金额因地区和政策而异。国家根据每个省份的情况不同,下发的补贴资金也不同。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 粮食直补:水稻直补的补贴标准是每亩地补贴20元,农资综合补贴的标准是每亩地81.5元。
2. 良种补贴:良种补贴始终坚持政策公开、直补到户的原则。水稻每亩补贴标准是15元,玉米、花生、小麦每亩补贴10元。
农田板结可以采用深翻地和矿物质肥料的方法快速恢复。深翻地可以打破板结层,增加土壤的通气性、自然透水性和保水性,从而促进微生物生长,分解有机质并提高土壤营养物质的含量。
矿物质肥料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支持。此外,定期施用有机肥料和避免土地过度耕作也是维护土壤健康的好方法。综上所述,深翻地和矿物质肥料是快速恢复农田板结的有效方法。
主要是灌溉和排水,兼及中小型河道整治,塘坝水库及圩垸建设,低产田水利土壤改良,农田水土保持、土地整治以及农牧供水等。由于各农业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方式千差万别,需要进行农业水利区划和相应的灌排系统规划。农田水利还包括一些具有明显地区特征的类型,如黄淮海平原旱涝碱综合治理、盐碱地改良、圩区水利、牧区水利和垦荒水利等。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是主要的,但为了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也需要排水;在盐碱化威胁较大和开垦盐碱荒地的地区,必须灌排并重,甚至无排水即无灌溉。在湿润、半湿润地区,由于降雨量较多,排水是主要的,但是雨量的季节分布并不完全符合农作物生长的要求,需要进行补充性灌溉。灌溉与排水两者相辅相成,便构成农田水利的主要内容。
一、水利灌溉
灌溉:用人工设施将水输送到农业土地上,补充土壤水分,改善作物生长发育条件称为灌溉。在特定情况下,灌溉还可减少霜冻危害,改善土壤耕作性能,稀释土壤盐分,改善田间小气候。根据灌溉水源和灌溉水质(见灌排水质)的不同,可分为地表水灌溉、地下水灌溉、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以及污水灌溉、咸水灌溉、肥水灌溉、引洪淤灌等。根据灌水技术,可分为地面灌溉、地下灌溉、喷灌、微灌(包括滴灌、微喷灌等)、局部灌溉和节水灌溉等。为实现科学用水,应根据作物需水量和需水时间、有效降雨量、土壤水状况以及水文情况,选定灌溉保证率,制定灌溉制度。
灌溉系统是实现灌溉的基础设施,可分为渠道灌溉系统和管道灌溉系统。一般由灌溉渠首工程、渠道或输水管道、渠系建筑物和灌溉泵站组成。最常见的渠系建筑物有配水建筑物和渡槽、涵洞、倒虹吸管、跌水、陡坡、量水建筑物以及沉沙池等。在使用地下水灌溉或无法实现自流灌溉而需提水灌溉时,或低洼地区不能自流排水时,应兴建排灌泵站进行机电排灌。
灌区应进行有效的灌溉管理,注意渠道防渗,加强用水管理,提高渠系有效利用系数。
二、水利排水
排水:排除农业土地上多余的水分,以改善地区或土壤的水分状况,防止作物受害,还可改良土壤结构,便利田间操作,延长作物生长季节,提高地温及土壤通气,加大作物根层深度及为作物提供更多的养料。根据被排除水的性质,可分为除涝、治渍及控制地下水位;根据农田排水技术可分为明沟排水、暗管排水和鼠道排水以及竖井排水等。此外,还有针对特定地区情况的冷浸田排水、沼泽地排水和海涂排水等。
排水系统是实现排水的基础设施,一般包括各级排水沟(管)道及其建筑物、排水容泄区、排水泵站(见排灌泵站)等。排水沟道建筑物的种类、结构和功能同灌溉渠系建筑物。
科学的排水管理是排水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要经常保持排水系统通畅及控制地下水位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