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铁路拐弯主要是为了遵循地形的自然走势,避开高山峻岭和地质复杂区域,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拐弯也有助于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当地的珍稀物种和自然景观。这样的设计还能降低施工难度,提高工程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
川藏铁路是中国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工程之一,经过地质、气候等多方面的考虑,其设计路线并不是一条笔直的直线。川藏铁路沿途大部分区域都处于高原地带,这意味着该地区地形复杂,山峦起伏、险峻,沟谷较深且较多。建设一条笔直的铁路需要翻越大量的山脉和峡谷,建造隧道、桥梁和其他复杂的工程结构,投入极大。
此外,在中国西南地区多发生地震和泥石流等灾害,为了确保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在建设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灾害风险因素,并选取合适的路径规避风险。因此,在川藏铁路设计过程中优先考虑了线路的安全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使得构建出一条更加经济、安全、便捷的川藏铁路。
此外,经过多年规划设计调研后确定了川藏铁路从成都到拉萨再到林芝市长途走向非常曲折,并且要穿越雪山及地震频发东段,修建难度非常大。所以,川藏铁路设计不是笔直线并不仅仅基于经济和技术考虑,而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考虑环保、安全和可持续性等因素。
因为雅安至林芝段的建造尤其困难,这一段线路全长1011公里,其中桥梁与隧道就长约958公里,桥隧占比达到了95%,其中隧道又多达72道,合计长达838公里,相当于北京到河南中部的漯河市的距离(导航显示815公里),占到雅林段全长的83%,这一段最长的易贡隧道长达42.5公里,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最长的铁路隧道。
有西方媒体将川藏铁路称之为“川藏地铁”了。而且由于它是高原铁路,速度高达每小时160~200公里,外媒还称它是“建在天上的高速地铁”。难怪有外国网友称川藏铁路应改名为“川藏地铁”或“川藏过山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