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年份的天数不一样,主要是因为存在平年和闰年的区别。平年有365天,而闰年有366天,这是因为闰年是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差而设立的。具体来说,闰年的二月有29天,而平年的二月只有28天。因此,平年和闰年的天数不一样。这种设置是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各年份的天数不一样,但是每个季度(即三个月)的天数是相对固定的。第一季度(1月、2月、3月)在平年有31+28+31=90天,在闰年有31+29+31=91天;第二季度(4月、5月、6月)固定为30+31+30=91天;第三季度(7月、8月、9月)固定为31+31+30=92天;第四季度(10月、11月、12月)固定为31+30+31=92天。因此,虽然年份的天数不一样,但是每个季度的天数却是相对稳定的。
各年份的天数不同是因为地球的公转周期并不是整数天数,而是约365.24天。为了让每年的日历和季节相符合,人们在历法中加入了闰年系统。闰年在普通年份基础上增加一天,即2月29日。但闰年不能继续增加,必须遵循一定规律。根据规定,公历年份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的年份是闰年,但能被400整除的年份也是闰年。通过这种方式,每四年平均多出0.25天的时间可以得到编竣。这样一来,每4年加上一个闰年就能够实现持续的校准。